癇病是一種由於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而導致的局灶性腦功能障礙。通常將癇病分為局灶性癇病和全身性癇病兩大類。
局灶性癇病是其一種,發病症狀有單純性感覺性發作,主要表現為面部或肢體運動障礙,一般持續半分鐘或一分鐘之久,短暫消失。另外,傑克遜氏癇病發作常從口或手部位區域性抽搐逐漸發展到前臂、肩部或半身發作。顳葉癇病的主要表現為神經障礙,意識模糊或精神異常。
全身性發作則更為常見。其中比較典型的為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在發作時會突然出現神志不清、兩眼上翻、牙齒緊咬、四肢抽搐等症狀。同時還存在引起肌張力增強的全身強直性發作,這種發作表現為四肢肌張力的增強,強直是主要表現,但不存在陣攣發作。此外還存在全身陣攣性發作,其以陣攣為主,患者瞬間意識喪失,但可以自行醒來。
儘管目前治療癇病的方法較多,但尚無法根治。針對個體情況,醫生會進行鍼對性的治療,例如藥物治療或外科手術。針對癇發作頻繁或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外科手術是一種常用的治療方式。此外,在注意休息和保證充足睡眠的基礎上,患者也應該生活有規律,減少過度的緊張和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