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常表現為發熱、頭痛等症狀。針對這些症狀,可以採用物理降溫法,比如用溫水擦身體血管豐富的部位,或者用冰敷頭部等方法;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口服解熱鎮痛藥物,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吲哚美辛等;也可以肛門給藥,同時注意補充水分。
這些藥物都屬於解熱鎮痛抗炎範疇,不僅對發熱有效,對頭痛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以上措施只是對症治療,要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治療。
在臨床上,需判斷感染來源是否是細菌或病毒,並進行相關的檢測。如果感染來源是病毒,則需要抗病毒治療,如奧司他韋膠囊和連花清瘟膠囊等。如果感染來源是細菌,則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青黴素和頭孢類抗生素。
若頭痛程度較重、持續時間長,不隨體溫下降而緩解,可能涉及腦炎或腦膜炎等疾病。這時候需要進行腦脊液、頭顱CT、MRI等檢查,確診有無顱內感染,需住院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