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灶是指梗塞灶直徑在0.2-15mm之間的囊性病灶,通常發生在殼核、尾狀核、內囊、丘腦、橋腦等深部結構。該病的主要病因為高血壓和糖尿病,長期高血壓能導致小穿通動脈血管壁變性,閉塞管腔而形成小梗死灶。但是,有些患者可能並無任何明顯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只有在顱腦CT、核磁檢查時才能發現病變。
而另一些患者則表現出局灶性的症狀和體徵,如純運動性輕偏癱,表現為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無力;純感覺性卒中,表現為肢體麻木、痛感;構音障礙;共濟失調等。這些表現是由於腔隙灶在各種深度結構中的不同分佈,導致損害不同型別的神經纖維所致。
因此,在診療過程中,醫生應採用綜合醫學手段,如臨床症狀和體徵輔助檢查等,以確定診斷並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同時,患者應積極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透過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來降低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