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黃疸,也被稱為膽紅素腦病,由高濃度未結合膽紅素在血清中引起。由於新生兒的血腦屏障尚未完全發育,易導致基底核周圍神經細胞壞死併發腦病。核黃疸主要表現為嗜睡、反應遲鈍、吸吮無力等症狀,痙攣期可出現抽搐和角弓反張,發熱等,而在恢復期,隨著孩子進食的好轉,抽搐次數逐漸減少,角弓反張也消失,肌張力逐漸恢復正常。積極治療核黃疸能夠避免後遺症的出現,而沒有治療則容易導致後遺症的發生。
後遺症期表現為經常出現無目的運動、眼球向上運動障礙和落日眼的形成。此外,聽覺障礙、牙釉質發育不良和牙齒呈綠色或深褐色等也可能發生。其他可能的後果包括腦癱、智力落後和抽搐等狀況。因此,預防核黃疸的出現至關重要,一旦出現症狀,及時積極治療,避免後遺症的發作。建議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進行血清膽紅素檢測,及時發現可能的疾病,保證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