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微需氧菌,常存在於人體胃內,該菌呈螺旋形且具有鞭毛,可在胃中生存並引起一系列疾病,因此備受關注。1982年,澳大利亞兩位科學家沃倫和馬歇爾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並由於此項發現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幽門螺桿菌與消化系統多種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MALT淋巴瘤等密切相關。在這些疾病患者中,大多數都檢測到了幽門螺桿菌。然而,透過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可顯著降低相應疾病的發病率和複發率,特別是消化性潰瘍這一內科疾病,其複發率曾經非常高。自從發現幽門螺桿菌並進行根除治療以來,消化性潰瘍的複發率逐漸下降。這表明,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有助於減少消化性潰瘍的復發,從而減少患者治療次數和醫療費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