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醫學領域,有許多用於通便的西藥。根據不同的作用原理,西藥通便藥物可分為容積性瀉藥、刺激性瀉藥、潤滑性瀉藥、滲透性緩瀉藥、促動力藥和膨脹性瀉藥。
容積性瀉藥主要透過增加大便的容量來引導瀉症,硫酸鎂是一箇典型的代表藥,能夠透過口服來起到導瀉作用。
刺激性瀉藥則是引起藥物依賴並可能導致結腸黑變等不良反應的藥物,代表藥有果導、大黃和番瀉葉。因此,不建議長期使用此類藥物。
潤滑性瀉藥的代表藥是液體石蠟,其作用比較弱,長期使用會引發脂溶性維生素等的吸收障礙。
滲透性緩瀉藥則是以乳果糖口服液為代表,該藥物應用較為廣泛,可廣泛適用於老年人、孕婦和兒童。
腸動力藥則代表藥是莫沙比利,該藥需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才能發揮導瀉作用。
膨脹性瀉藥,代表藥物是聚乙二醇,該藥物小劑量可起到通便作用,大劑量下可起到清腸作用,因此常用於進行腸道準備。
除此之外,還有可以改善菌群失調的藥物,這些藥物可透過調節菌群來發揮通便效果,代表藥有乳酸菌素、雙歧桿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