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結核是一種慢性感染性疾病,若能早期治療則治療效果更佳。此時病變範圍較小,在對骨骼和關節的破壞方面比較輕微。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是控制骨結核的有效藥物,同時增加營養有助於增強人體抵抗力。
但是,若骨結核未得到及時治療,則會繼續發展,並對骨骼和關節造成更大的損傷。結果會導致大量膿液、死骨、乾酪樣肉芽腫、豆渣狀物等,形成寒性膿腫。如面板破潰形成竇道,患者可能長期流膿,久治不愈。除全身用藥外,對於關節內膿腫較大的患者則需要切開引流和清除病巢。如果骨結核侵犯脊椎並壓迫脊髓,會導致截癱,此時需要進行脊柱減壓手術。如果患者骨缺損,則需要進行松質骨植入手術。
綜上所述,早期治療骨結核非常關鍵。抗結核藥物可有效緩解病情,而營養較好的患者則更有可能獲得治療成功。但若未及時治療,骨結核可能對骨骼和關節造成嚴重損害,此時需要進行切開引流、清除病灶、脊柱減壓手術等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