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肌肉在收縮活動時需要能量和氧分,運動後常常會出現肌肉痠痛的情況。肌肉痠痛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1.缺氧引起的肌肉痠痛
在長時間運動或短時間內劇烈運動後,由於血液供應不充分,肌肉細胞所需要的養分和能量比較多,不能夠有效的補充,這時肌肉細胞便會進行無氧代謝,將細胞內儲存的葡萄糖透過乳酸產生能量來支援運動。而長時間運動或劇烈運動的程度越明顯,就會產生的乳酸量越多,最終導致肌肉痠痛的感覺。隨著時間的延長,血液的氧分和葡萄糖逐步供應,代謝廢物乳酸也逐步清除,肌肉痠痛的症狀就會逐漸消失。
2.運動過度引起的肌肉痠痛
運動量過大或者運動方式、方法不正確時,都有可能導致肌肉組織受損,引起肌肉溶解和肌酸激酶的產生。肌酸激酶一旦釋放到血液中,就能引發劇烈的肌肉疼痛、中度肌紅蛋白尿和肌肉無力等一系列症狀,這些症狀統稱為橫紋肌溶解綜合徵。
針對不同型別的肌肉痠痛,可以有不同的應對策略。對於缺氧引起的肌肉痠痛,可以適當降低運動強度和時間,增加運動間的休息時間,同時也可以透過補充營養和水分來減輕肌肉痠痛的症狀;對於運動過度引起的肌肉痠痛,一定要遵循運動規律,避免過度運動或者不良的運動方式,同時也可以透過營養、水分補充以及按摩等方式來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