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內出現白色絮狀物,常見的可能原因如下:
1、泌尿道感染。當泌尿道感染髮生時,膿細胞和白細胞會大量存在於尿液內,導致尿液中白色絮狀物增多。同時還伴有排尿疼痛、尿頻等症狀。老年人中也可能發生無症狀性菌尿,即僅尿液中有白色絮狀物,而機體沒有其它不適反應。此時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並建議取相應的尿液進行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以便選擇最敏感的抗生素進行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可嘗試應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g/天靜滴或者頭孢呋辛鈉注射液1.5g/天靜滴進行治療。
2、結晶尿。當尿液中的結晶增多時,尤其是尿酸或其他礦物質增多時,會出現白色絮狀物。這種情況通常在環境溫度較低或者需要加熱時尤其明顯。加熱後尿液中結晶可被溶解。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出現排尿疼痛等症狀,可進行尿常規檢查,如未見大量白細胞,則建議進一步進行電解質和尿酸等檢查,以便對症處理。
總之,尿液中出現白色絮狀物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以便進行正確的診斷和治療。針對不同的病因,採用相應的治療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