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出生時,口腔內還沒有牙齒。一般而言,正常寶寶在6個月大左右開始長牙,首先是下頜中切牙開始冒出來,然後每個月增長一顆,大約到一歲時就會長出六顆牙。直到2歲半,全部20顆乳牙才會全部生長出來。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內(1.5個月至11個月),所有乳牙的釉質礦化就會完成。因此,如果孩子在出生後的第一年內患有全身或區域性的疾病,將會影響乳牙釉質的發育,導致牙齒髮育缺陷,增加患齲齒的風險。寶寶在出生後兩年內(6個月至24個月),所有的乳牙都會生長出來。
以下是寶寶長牙期間所需的營養元素:
1、鈣:可從蝦仁、骨頭、海帶、紫菜、魚鬆、蛋黃粉、牛奶和奶製品中攝取。鈣是牙齒的主要成分,如果缺乏鈣,嬰幼兒的乳牙就無法正常生長。
2、蛋白質:各類動物性食物(如肉類、魚類、蛋類等)以及牛奶和奶製品中的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質。植物性食物中豆類(尤其是黃豆)富含大量蛋白質。蛋白質對牙齒的形成、發育、鈣化和萌出也起著重要作用。
3、氟:可以從海魚、茶葉和蜂蜜中獲取。咀嚼富含氟的食物或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防止細菌酸對牙齒的侵蝕,抑制細菌中的酶,從而阻止細菌的生長。
4、磷:磷在食物中廣泛分佈,包括肉類、魚類、奶製品、豆類、穀類以及蔬菜。磷可以使乳牙堅固不易破損。
5、維生素A:可以從魚肝油製劑和新鮮蔬菜中攝取。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牙齦組織的健康。
6、維生素C:新鮮水果(如桔子、柚子、獼猴桃和新鮮大棗)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C是牙釉質形成所必需的。
7、維生素D:魚肝油製劑富含維生素D。此外,日光照射可以使面板自行合成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寶寶牙齒髮育不良和鈣化不良。
因此,在寶寶長牙期間,上述營養元素都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