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黃斑瘤治療一般採用腔鏡手術鉗除腫瘤,術後預後良好,並可輔助中藥調理治療。
胃黃斑瘤,也稱為黃色素瘤、脂質島或胃黏膜黃斑,是胃黏膜內形成的黃白色瘤狀斑塊,屬於良性病變,通常是由慢性胃炎引起的胃黏膜侷限性糜爛,殘留的脂質碎屑被巨噬細胞吞噬並聚集形成泡沫細胞巢結構。
胃黃斑瘤多發生於胃部,以5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較常見,尤其好發於胃竇部。在肉眼觀察下,胃黃斑瘤表現為邊界清晰、近似圓形、黃褐色的黏膜結節或斑塊,可以單發或多發,大小一般不超過5mm。在鏡下觀察,可見到含有膽固醇和脂蛋白的泡沫細胞聚集形成,周圍可見慢性炎症細胞的圍繞。
患者的症狀表現有差別,一些患者可能明顯出現胃疼、胃脹、噁心、嘔吐和不適感,然而一些患者的症狀並不明顯,因此很容易被忽視。建議患者要定期進行體檢,密切隨診,並且對於有症狀的患者,應及時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