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的急性心血管事件。當一系列危險因素長期作用,如吸菸、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和衰老等,冠狀動脈內皮開始受損,引起脂質在受損區域沉積,從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然而,當外界因素如情緒激動、劇烈運動或寒冷刺激作用下,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導致斑塊破裂,斑塊內部的脂質溢位,血小板和內皮下的黏附因子在破裂部分發生粘附和聚集,形成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血管管腔不完全閉塞,血流突然減少或間斷,血小板啟用並釋放活性物質,導致血管收縮劇烈,進而引發不同型別的心肌缺血事件。
心梗發生後,患者應立即送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並根據心梗的嚴重程度和不同型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這些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溶栓、微創急診手術和藥物保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