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急性傳染病,由伊蚊叮咬傳播。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主要的傳播媒介,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存在於東南亞和中國的海南省,而白紋伊蚊則主要存在於太平洋島嶼以及中國的廣東和廣西地區。在非流行期間,伊蚊可能充當病毒的儲存宿主。
患者和潛伏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源。患者在潛伏期末和發熱期內具有傳染性,傳染性主要侷限於發病前6-18小時至發病後第3天,少數患者甚至在病程第6天仍可在血液中分離出病毒。
在流行期間,輕型患者和潛伏感染者佔據大多數,可能成為更為重要的傳染源。至今尚未發現慢性患者或病毒攜帶者。在野外捕獲的猴子、蝙蝠等動物體內曾分離出登革病毒,但尚未確定其作為傳染源的角色。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點主要包括突然發熱、全身肌肉、骨骼和關節疼痛、極度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以及白細胞減少。重症患者初期症狀類似於典型登革熱,但在發病後2-5天病情會突然加重,出現多器官大量出血和休克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