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產婦來說,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箇不可避免的問題,會導致乳房堵塞和乳房漲痛等症狀。為了讓產婦對乳腺炎有所瞭解,並及時治療,我來給普及相關知識。
乳腺炎是在乳汁淤積的基礎上引發的乳腺炎症反應,在臨床上表現為乳房疼痛、排乳不暢和乳腺區域性出現腫塊等症狀。乳腺炎可以發生在乳房的任何部位,患者可能會出現乳房紅腫、熱痛和皮溫升高等全身症狀,如發熱、寒戰、出汗、頭暈和乏力。
引起乳腺炎的常見因素有:
a.乳頭皸裂,多因哺乳姿勢不正確造成。
b.乳房外傷,如乳房受壓、被嬰幼兒踢傷、被用力按摩等。
c.乳汁過多,因為過度排空乳房造成。
d.哺乳間隔時間過長,導致乳汁積聚。
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療原則是保證充分休息,不中斷母乳餵養,有效排出乳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藥物,必要時適當補液。對於形成膿腫的患者,提倡採用微創治療。
區域性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輕水腫,有效排出淤積的乳汁,有利於炎症消散。乳房按摩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刺激泌乳反射,保持乳管通暢,減輕乳房腫脹。在進行按摩前,應注意洗手和保暖,按摩的力度要適度,避免使用過大的力量,以免增加乳腺組織的損傷和水腫。
推薦使用電動吸乳器進行吸乳治療,可佩戴合適大小的吸乳護罩,透過刺激泌乳反射促進乳汁排出。使用吸乳器時,要注意吸力適度,吸乳時間不宜過長。使用吸乳器時,將吸乳護罩放置在正確的位置非常重要。但對於中央區嚴重水腫的患者,禁止使用吸乳器,因為吸乳護罩會加重區域性水腫。
對於區域性面板紅腫的患者,可以採用硫酸鎂溼敷和高滲鹽水溼敷的方法。硫酸鎂溼敷每次20分鐘,每日3次;高滲鹽水溼敷每次20分鐘,每日3次。但這些方法不適用於面板破損處。
全身治療包括抗生素治療。在取得藥物敏感試驗結果之前,推薦使用耐酶青黴素類、頭孢菌素一代或頭孢菌素二代。對於對這些藥物過敏的患者,建議使用紅黴素、阿奇黴素或克林黴素等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要足量、足療程,推薦使用療程為10至14天。停藥指徵包括區域性體徵消失和體溫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