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肺感染性病變是指右肺下方受細菌、支原體、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侵襲,導致右下肺組織發生炎性反應。通常,可以透過胸片、CT等檢查發現右下肺出現感染性病變的特殊影像改變,並伴隨著與感染性疾病相關的實驗室檢查數值異常或生命體徵改變,透過結合病史和檢查結果可以診斷為感染性病變。
在影像學檢查中,右下肺感染性病變的特徵表現為肺部CT和胸部X線片上出現的斑片影、磨玻璃影或空洞樣改變。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右下肺感染性病變在影像學結果上會有所區別,例如支原體肺炎常表現為樹芽徵和磨玻璃影,軍團菌感染可能引起空洞等變化。右下肺感染性病變也會導致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血清鈣素原等實驗室檢查數值異常。例如,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右下肺感染性病變中,白細胞數量正常或降低,而淋巴細胞數量升高,而細菌或真菌感染則會導致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和血清鈣素原升高。
治療右下肺感染性病變通常需要針對具體致病微生物選擇適當的抗感染治療方案。例如,如果由細菌引起,可選擇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鈉等抗生素;如果由支原體或衣原體引起,可選用紅黴素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可選擇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而真菌感染則需要使用相應的抗真菌藥物,如兩性黴素B。如果臨床上無法準確判斷致病微生物的種類,年滿18歲的患者可以選擇廣譜抗生素,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