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時頭疼,躺下就會好些,多見於顱內壓降低引起的低顱壓性頭痛。此類病人在發病前通常有腰椎穿刺史,或有發熱、感染等病史,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酮症酸中毒等,導致水分攝入減少、失去過多,有效血容量減少,血壓降低,從而引起腦脊液相對減少,顱內壓下降。站立時,腦組織普遍下移,導致顱底痛覺敏感的結構(如硬腦膜、血管和神經等)受到拉伸而引發頭痛。
這種疼痛主要出現在枕部和額部,呈鈍痛和搏動性疼痛,可能伴有噁心、嘔吐、頭暈、視物旋轉、頸部不適或視物模糊等症狀,站立約15分鐘後疼痛可能出現或加重,而平臥後會緩解。此時,應建議病人多臥床休息,糾正脫水、酮症酸中毒和感染,可以透過靜脈輸入每天2000-3000ml的液體進一步補充有效血容量,以糾正低顱壓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