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量血壓比坐著低,類似直立傾斜試驗的原理。基本的原理是當躺下時,血液會均勻地分佈在全身各處。但是一旦體位發生改變,例如從躺著變成坐著,血液會更容易積聚在身體較低的部位,尤其是下肢,導致迴流到心臟的血液減少,進而心臟的排血量也會減少,導致血壓下降。
正常人會透過一系列心血管反射作出調節,以確保血壓不會過度下降,表現為心率加快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這樣的調節會使得舒張壓增加10mmHg,而收縮壓基本不變。然而,對於體位性低血壓患者來說,調節能力明顯減弱,因此體位變動時會引起血壓明顯下降,譬如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者舒張壓下降10mmHg以上。因此,在體位變動時,需要慢慢地進行,以避免血壓迅速下降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