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使用抗抑鬱藥可能導致精神、神經和消化系統等方面的不良反應。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取決於藥物的性質、劑量以及個體差異。可能的影響包括:
- 精神方面:可能出現激越、興奮和煩躁等情緒變化。
- 神經系統:可能出現嗜睡、坐立不安、肌肉緊張等症狀。
- 抗膽鹼作用:可能導致口乾、視力模糊、便祕、排尿困難等不適,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尿瀦留、腸道麻痺等,並可能影響性功能。
- 心血管系統:可能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心動過速、傳導阻滯等症狀。
- 消化系統:可能導致食慾增加、體重增加,以及噁心、腹瀉等胃腸不適反應。
突然停藥後可能出現撤藥反應,如頭痛、睡眠障礙、噁心、易怒等症狀。然而,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少藥物劑量並停藥,可以有效避免這些反應。
在選擇抗抑鬱藥物時,不僅需要考慮其抗抑鬱療效,還需要考慮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患者對不良反應的耐受性。在用藥過程中,必須遵循醫生的指導。
如果正在服用抗抑鬱藥物,請不要自行突然停藥,而是先諮詢醫生。自行停藥容易導致疾病復發,症狀反覆出現,對自身的傷害遠大於藥物的某些副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大魁主編.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藥學臨床藥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8,12:90-91.
[2]陳福新.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抗抑鬱藥(上)[J].家庭醫學,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