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乳期,發燒通常指體溫超過正常範圍。一般將肛溫≥38℃、耳溫≥37.7℃、腋溫≥37.3℃作為發燒的界限。然而,如果體溫處於37.2℃,則屬於正常範圍,無需擔心。儘管如此,如果出現任何不適,建議及時前往醫院的產科進行就診。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體溫在一定範圍內維持穩定。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負責平衡體溫的產生和散熱。導致發熱的原因主要有內源性致熱源、細菌、真菌、病毒、內毒素、原膽烷醇酮、抗原抗體複合物等。這些因素會影響粒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進而透過一系列代謝反應產生內生性致熱源。這些內生性致熱源會作用於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引發衝動,交感神經使血管收縮,從而減少散熱。此外,運動神經會讓骨骼週期性收縮,引發寒戰,增加產熱。這樣一來,產熱大於散熱,體溫就會升高,引發發熱。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通風,多喝水,多攝入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果哺乳期女性的體溫高於正常範圍,建議及時前往醫院的產科就診,透過血常規等檢查明確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