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患者一直保持在38℃不退燒時,這是一箇比較緊急的情況,建議立即進行物理降溫或按照醫囑使用藥物降溫。持續發燒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後果,從而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
通常情況下,發燒是由於機體被病毒或細菌侵犯所導致的。病原微生物會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從而引起調節性體溫升高,一般被定義為腋溫超過37℃,口溫超過37.2℃,肛溫超過37.7℃。當患者發燒時,身體的新陳代謝會加快,水分會大量蒸發。如果持續發燒38℃不退,可能會導致脫水並出現電解質紊亂,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嚴重時可能會導致休克。因此,需要及時採取降溫措施。
患者可以選擇區域性冷療,例如將冷毛巾、冰袋等放在額頭、腋窩等血流豐富的部位進行降溫。使用冰袋時要用毛巾包裹,以免造成凍傷。還可以選擇區域性冷療結合全身冷療,例如採用溫水擦浴、酒精擦浴的方式來達到降溫的目的。對於物理降溫效果不佳或體溫持續不降的患者,可以按醫囑使用藥物降溫,如布洛芬片、對乙醯氨基酚片等。
實施降溫措施30分鐘後,需要再次測量體溫,觀察降溫效果。對於發燒的患者,需要注意及時補充營養,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例如雞蛋羹、米粥、果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