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臨床上描述體溫升高的常用術語,對於突然發熱的患者,可以採取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的方法來緩解症狀。在選擇降溫方法時,需要考慮發熱的原因,並相應地進行治療。
一、物理降溫:當體溫不高時,可以選擇物理降溫的方法。其中,蒸發水分和酒精散熱是常用的方法。例如,可以試用退熱貼、溫水擦浴或酒精擦浴來緩解發熱症狀。在進行酒精擦浴時,注意在大血管位置如腹股溝或腋下塗擦,以加快散熱速度。但要注意,幼兒不宜使用酒精擦浴,以避免面板吸收影響健康。此外,如果突然發熱持續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建議及時補充水分或淡鹽水,以免出現乏力和休克等症狀。
二、藥物降溫:如果物理降溫無效或體溫超過38.5℃,建議按醫囑使用藥物降溫。臨床上常用解熱鎮痛藥物如對乙醯氨基酚片、布洛芬片等。對於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可退熱後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對於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可退熱後遵醫囑使用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等藥物治療。
如果患者突然發熱並持續不退熱,在體溫超過38.5℃時,建議儘快就診於普內科。醫生會透過進行血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體溫檢測、病原學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等,明確診斷後再製定相應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