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即為發燒,分別以腋溫超過37℃、口溫超過37.2℃和肛溫超過37.7℃為界限。對於發燒患者,可以選擇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的方法。
發燒通常是因為機體被病毒或細菌侵襲,導致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上移,進而引起調節性體溫升高。腋溫的正常範圍為36-37℃,口溫的正常範圍為36.3-37.2℃,肛溫的正常範圍為36.5-37.7℃。因此,當腋溫超過37℃、口溫超過37.2℃或肛溫超過37.7℃時,就可以認為是發燒了。
發燒患者需要注意口腔的護理。發燒時,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乾燥,抵抗力下降,有利於病毒和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容易引發口腔感染,導致咽痛和咳嗽等症狀。建議患者在晨起、餐後和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另外,鼓勵患者多飲水,每天建議攝入3000ml水分,以補充發燒消耗的水分,並促進毒素和代謝產物的排出。患者在發燒期間可以攝入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雞肉、魚肉和豆製品等。而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應避免攝入,以免刺激咽喉部黏膜,導致咽痛等不適症狀加重。
對於持續發燒3天且症狀未緩解的患者,建議前往醫院內科就診,進行血常規等相關檢查以明確病因。體溫超過38.5℃的患者需要臥床休息,而低燒患者則可適度減少活動,進行適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