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一般指體溫升高。若發熱症狀短暫,通常不會引起疾病。然而,若持續高熱不退,可能引發腦部疾病、內分泌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此,建議患者在出現發熱症狀後積極進行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
腦部疾病方面,患者的發熱通常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當體溫超過41℃時,體內蛋白質會分解,導致腦水腫。
在內分泌疾病方面,患者發熱時由於多出汗,若不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機體脫水。此時,鈉離子會隨汗液排出,導致患者體內鈉離子含量下降。這可能會導致鈉氫交換能力下降,進而引發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嚴重酸中毒會影響患者的血液迴圈,還可能導致熱性驚厥。
至於自身免疫性疾病,若患者持續時間超過正常範圍未將體溫控制住,可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這樣,患者的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進而引發風溼熱、紅斑狼瘡等多種併發症。
持續高熱還可能引發心動過速、肺結核、心力衰竭等併發症。當患者的體溫超過38.5℃時,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及時使用布洛芬片、對乙醯氨基酚片等解熱鎮痛藥物進行降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