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一般是指體溫升高,臨床上高熱一般指體溫處於39℃-40℃之間,而超高熱則指體溫達到43℃以上。若不及時進行退熱處理,可能會對腦、心臟等重要器官造成損害。
超高熱是指體溫異常上升超過40℃,是病情危重的臨床表現。臨床上,超高熱常見於中暑、日射病、嚴重腦挫傷、腦出血、腦炎等情況。人類的生命活動需要恆定的內環境,機體代謝酶系統有最適溫度。當體溫升至41℃時,全身實質性臟器尤其是腦細胞的酶活性紊亂,會發生變性,失去調節體溫的能力。當體溫超過42.5℃時,腦細胞可能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害,達到43℃時可能會對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當體溫達到43℃時,應採取綜合措施積極穩妥地控制超高熱,縮短超高熱的持續時間,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一般治療超高熱時,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應同時進行。例如,醫生可以建議患者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藥物,並用酒精或溫水反覆擦拭全身面板,以促進血管擴張,加速散熱。此外,還可以將冰袋放在患者頭部、頸部兩側、腹股溝和腋下等部位,透過傳導作用吸收機體的熱量,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在治療期間,患者應多喝溫水。如果出汗較多,還可以補充淡鹽水,以防止電解質紊亂,並增強身體的代謝。治療期間還應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