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牡蠣在使用前需要先研磨,並先煎20-30分鐘。所謂牡蠣,指的是牡蠣科動物長牡蠣、大連灣牡蠣或近江牡蠣的貝殼。具體的使用方法包括煎湯、製成丸劑或散劑進行口服,也可以將其研磨成粉末撒在傷口上或外敷。
先煎的主要目的是將一些難溶於水的礦物、化石和介殼類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對於這類藥物,需要將其研磨並先煎20-30分鐘,再加入其他藥物一起煎煮,以使這些藥物的有效成分能夠充分溶解。除了牡蠣,常見的這類藥物還包括磁石、代赭石、生石膏、紫石英、龍骨、海蛤殼、瓦楞子、龜甲等。此外,一些有毒性的藥物如附子、川烏、草烏等,在煎煮前也需要先煎45-60分鐘,以降低其毒性,確保用藥安全性。
牡蠣的性味為鹹,性質微寒,歸屬於肝、膽、腎經,具有安神、補陰、散結的功效。通常用於治療驚悸失眠、眩暈耳鳴、淋巴結核、腫瘤等病症。而煅牡蠣具有收斂固澀、制酸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自汗盜汗、遺精滑精、崩漏帶下、胃痛吞酸等病症。
如果需要使用中藥,應前往中醫內科就診,由專業中醫醫生透過望、聞、問、切的方法進行辨證,再給予用藥指導。在使用中藥之前,應提前向醫生諮詢煎煮方法,切勿隨意處理,以免因煎煮方法錯誤而導致有效成分無法溶解,或藥材的毒性不能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