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是指胸部CT上呈圓形或類圓形高密度病灶,較大的肺結節可能存在惡性病變的可能性。如果肺結節的直徑達到18毫米,提示結節較大,可能存在肺癌等惡性病變的風險。在評估這種情況時,需綜合考慮患者的病史、肺癌危險因素、實驗室檢查結果以及CT觀察到的肺結節形態。
對於單個原因不明的18毫米肺結節,且惡性腫瘤預測概率較低或中等的患者,可進行功能性成像檢查,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考慮PET-CT檢查。如果惡性腫瘤預測概率較高,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功能性成像檢查,如高度懷疑為腫瘤,可直接進行PET-CT檢查。病理診斷是確定肺結節性質的最直接方式,根據觀察結節位置、大小等特徵,可以結合患者的意願選擇相應的非手術活檢方法,如氣管鏡檢查或CT引導下的肺穿刺活檢。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臨床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PET-CT顯示高代謝、非手術活檢懷疑為惡性腫瘤等,也可以考慮手術活檢,在明確病理結果的同時達到治療目的。
通常,在無法明確肺結節性質時,應定期進行CT隨訪,一般在首次發現後的3-6個月、9-12個月以及18-24個月進行薄層、低劑量CT掃描,並進行對比觀察結節的面積、體積和密度變化情況。如果CT隨訪過程中發現肺結節明顯向惡性腫瘤方向發展的證據,如果沒有禁忌症,可以考慮進行非手術活檢或手術切除。
同時,建議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注意勞逸結合。在飲食方面,應注意保持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獼猴桃、橙子、菠菜和胡蘿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