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睡眠時腰疼,一旦起床就好,可能是因為出現了輕度腰椎椎體滑脫、骨質疏鬆以及骨質增生等病因的影響。建議患者應及時前往骨科就診,對病因進行鍼對性治療,包括功能鍛鍊、理療、外用藥物和應用抗骨質疏鬆藥物等措施。
首先,產婦在妊娠期間可能由於胎兒或羊水過重,導致腰椎負荷過大,進而出現腰椎相關固定結構鬆弛,導致部分椎體向前滑脫,從而引起腰椎不穩定。在睡眠中,產婦的腰椎進一步鬆弛,進而引起疼痛。而起床後,肌張力相對較高,因此疼痛不明顯。針對這種情況,治療應注重進行功能鍛鍊,如在床上進行拱橋、燕飛等動作來強化腰椎的穩定性,改善疼痛症狀。
其次,產婦在產後可能因為食慾不佳、持續哺乳等原因,導致鈣元素的過多流失和攝取不足,從而引發產後骨質疏鬆。在病變相對較輕的情況下,一般情況下產婦僅在夜間會出現腰椎、髖部等地方的疼痛,起床後疼痛症狀不明顯。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使用抗骨質疏鬆藥物進行治療,如葡萄糖酸鈣、骨化三醇等。
此外,產婦可能因為妊娠期間腰部受涼或過度疲勞,導致腰椎出現骨質增生。在平躺時,增生部位可能會對周圍軟組織產生壓迫,引起疼痛。而產婦起床後,壓迫會明顯減輕,因此疼痛症狀得以緩解。這種情況需要使用具有消炎和止痛作用的外用藥物,如消炎鎮痛膏、千山活血膏等。然而,使用外用藥物時需要遵循醫生的指導,以免影響哺乳。同時,還可進行烤電、熱敷、推拿等理療來調理。
除以上原因外,如果產婦在產後未注意腰部護理,長時間抱孩子或體位不正確,可能會導致腰部肌肉出現無菌性炎症。在睡眠躺下時,炎症會刺激區域性組織而引起腰疼症狀;而起床時,炎症對區域性神經的刺激減輕,從而使疼痛減輕。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適當進行腰部按摩和熱敷,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氟比洛芬巴布膏等藥物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