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發燒39℃、拉肚子的症狀常見於急性胃腸炎、胃腸型感冒或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等。為了明確病因,應該進行血常規、便常規、腸鏡等檢查,並給予相關治療。
1、對於急性胃腸炎而言,它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胃腸黏膜炎症,微生物感染是常見的原因。感染會導致患者發熱,胃腸道功能受損引起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並伴隨著發燒39℃、拉肚子的症狀。血常規、便常規和便培養等檢查可以對病原體進行初步研究。抗感染治療是該病最重要的治療方法,應根據大便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選擇有效的抗生素。對於成人患者,可優先選擇喹諾酮類藥物,如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和鹽酸環丙沙星片等。
2、胃腸型感冒是臨床上一種流行的說法,指的是上呼吸道感染時,病毒通常透過消化道進入胃腸道,引起胃腸道反應,包括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會導致發熱,出現發燒39℃並伴有拉肚子的症狀。一般情況下,治療感冒即可,常用藥物包括藿香正氣丸和阿昔洛韋片等。
3、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在急性發作期,患者排便頻次明顯增多,常伴有發熱,可能出現發燒39℃和拉肚子的症狀。高熱往往提示病情進展、嚴重感染或併發症的存在。結腸鏡檢查是診斷和鑑別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要方法。5-氨基水楊酸製劑(如美沙拉嗪腸溶片)可用於輕、中度患者的誘導緩解和維持治療。對於對氨基水楊酸製劑療效不佳的中、重度患者,首選糖皮質激素,如醋酸潑尼松片等,主要透過非特異性抗炎和抑制免疫反應發揮作用。
除了上述疾病,也不能排除細菌性痢疾、傷寒等病的可能性,建議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