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獲得膽固醇主要來源於食物攝入和體內合成,而排出途徑則主要包括小腸和肝臟的吸收、轉化和排洩等過程,以維持體內膽固醇的平衡。
人體膽固醇的來源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膽固醇通常是由人體自身合成,而外源性膽固醇則透過食物攝入,如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比如雞蛋黃、豬腦和奶油等。隨後,這些膽固醇會繼續被消耗,在肝臟中氧化生成膽汁酸並隨膽汁排出體外。大部分膽汁酸在小腸內再次被肝臟迴圈吸收,也可以透過小腸吸收後隨糞便一同排出體外,或者形成膽酸鹽以幫助消化脂肪。此外,膽固醇經肝臟的轉化、排洩和調節等方式可以保持平衡,或者轉化為7-脫氫膽固醇在面板中轉化為維生素D3,甚至可以轉化為類固醇激素如醛固酮、皮質醇和性激素等。另外,膽固醇還可以被腸道細菌還原為糞固醇後排出體外。
雖然膽固醇對身體有一定作用,但也需要注意將其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如果膽固醇過高,應及時採取措施,如低膽固醇飲食和運動,進行合理控制。在嚴重情況下,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