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時間的正常範圍為11-13秒。如果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至24秒,則屬於嚴重的情況,提示受檢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
凝血酶原時間檢測是一項在體外進行的實驗,透過向血樣標本中加入鈣離子和組織因子,模擬外源性凝血過程,以觀察血液凝固所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多被用於凝血試驗,用於判斷受檢者血液外源性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同時也可用於檢測出血性疾病、評估維生素K治療療效、肝臟疾病預後以及手術前的出血風險等。
當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至24秒時,表明人體外源性凝血途徑的凝血因子存在功能障礙。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導致出血傾向,並且受損後的機體難以止血。此情況常見於多種疾病,例如維生素K缺乏症、肝硬化以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建議受檢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進行凝血酶原時間比值、凝血酶原國際標準化比值、凝血因子等相關檢查,以明確病因並進行相應治療。同時,建議患者放鬆心情,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焦慮,以免影響最終的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