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熱是指孩子的體溫超過正常範圍,也被稱為發燒。正常情況下,孩子的腋下溫度應該在36~37℃之間。
由於外界溫度、運動等因素的影響,體溫會有一定的波動。如果孩子的腋溫在37.4℃以下,並且沒有頭暈腦脹、食慾減退、精神差等不適症狀,那就不算髮熱。
當孩子的腋溫超過37.5℃,並且伴有不適症狀時,可以確定為發熱。發熱是常見的臨床症狀,可能是感染性疾病或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
發燒可以發生在一天的任何時候,體溫的變化因病因而異。如果孩子發燒了,建議家長記錄每次發燒的時間和溫度,這有助於醫生判斷孩子的狀況。
最常見的一種發燒情況是,孩子發燒超過38.5℃,經過處理後體溫下降到正常範圍,然後在大約6小時左右再次出現38.5℃以上的發燒,連續持續2~3天。這種情況通常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常見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科薩奇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在體溫升高到39℃以上之前,孩子可能會出現寒顫的症狀。大孩子會感到寒冷,想要蓋被子。摸孩子的手腳會感到冰涼,但脖子和肚子卻會感到燙。此外,孩子的手臂和大腿會持續顫抖,但孩子的意識清楚,可以對話和自己活動。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高熱驚厥的症狀,如突然失去意識、四肢僵硬抽搐、口吐白沫等。
有些家長會錯誤地認為孩子受涼了,給加衣物。實際上,寒顫是體溫升高前的一種症狀,出現寒顫後大約15~30分鐘,體溫就會上升約2℃左右。因此,在孩子出現寒顫時,適當保暖是可以的,但一旦寒顫停止後就要及時鬆開衣被,讓孩子散熱,不要過於偏重給孩子加衣物而不減衣物。避免過多包裹導致散熱不足,進而引起體溫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