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免疫缺陷病毒抗體為0.26,通常指HIV抗體0.26copies/mL,一般視作正常現象。HIV感染後,會主要侵犯和破壞人體CD4+T細胞,導致細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進而引發艾滋病。在艾滋病期後,人體可能會發生條件致病性感染和腫瘤,如肺孢子菌肺炎和卡波西肉瘤等。
HIV抗體0.26copies/mL是透過HIV定性試驗得出的結果。該試驗利用標記的多肽抗原與待測標本反應,如果產生特異性結合,則會出現顯色反應。結果可以使用光學儀器進行讀取,參考值為0-1copies/mL。根據檢測結果,0.26copies/mL被視為陰性。當HIV抗體超過1copies/mL時,可以診斷為陽性,並需要儘快到當地的疾控中心進行確證試驗。HIV抗體陽性是診斷艾滋病的金標準。因此,HIV抗體為0.26copies/mL屬於陰性,屬於正常現象。
但如果存在高危行為,如與艾滋病患者發生無保護性性行為,可能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風險。在視窗期之前,即高危接觸後的3-12周內,不應該將HIV抗體結果為0.26copies/mL視作放低警惕的依據。視窗期需要持續檢測血液中的HIV抗體。
一旦確診為艾滋病,需要及時遵醫囑使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拉米夫定片、多替拉韋鈉片和比克恩丙諾片等。這些藥物透過抑制病毒複製,儘可能延長無症狀期,延長艾滋病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