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面板全身風團、紅斑、瘙癢及火熱的情況,首先要考慮蕁麻疹,即現代醫學所稱的風疹。蕁麻疹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肺虛和風邪的干擾,肺主皮毛,具有調節人體生理功能和抵禦外邪的作用。肺與外界相通的口鼻容易受到外邪侵襲,當肺氣虛弱並感染風邪後,就會在面板上形成風團樣的損害。
肺氣不足多與先天稟賦不耐和過度耗損有關,先天稟賦不耐和西醫所說的遺傳現象是相通的,即患者屬於易過敏體質。而過度耗損則與後天患者自身飲食不節、導致脾胃積熱,或者經常生病卻不注意治療、導致嚴重氣血耗損,這些都會吸引外邪侵襲,使得邪氣充盈於肌膚,從而形成蕁麻疹。
因此,在治療蕁麻疹方面,中醫強調宣肺氣、調脾胃,常用的藥物有竹葉、牛蒡子、薄荷、神曲、麥芽、黃芪、炒白朮和防風等。此外,平時應注意保持室內通風,確保充足的睡眠,可以適當早起並緩慢吸入新鮮空氣再快速撥出,有助於排出體內的邪氣。
中醫一般採用內調與外治相結合的方法來治療蕁麻疹,外治的主要目標是祛風止癢。通常會使用防風和艾蒿煎水來進行外洗,透過這兩者的結合,既可以驅風散寒、緩解面板瘙癢,又可以活血通絡、恢復面板正常代謝,促進蕁麻疹康復。
艾蒿除了可以煎水外洗,還可以製成艾絨進行艾灸,作為蕁麻疹的輔助療法。一般適用於慢性寒冷性蕁麻疹患者。通常選用天突、足三裡和肺俞這三個穴位進行艾灸,堅持治療可以利用溫熱刺激有效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