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長期存在高血壓及其合併症問題,這是政府和國民一直以來的痛點。據統計,我國成人高血壓發病率接近30%,總人數約2.7億,而我國的降壓藥種類幾乎與發達國家同步甚至超過,但高血壓的治療控制達標率僅為27.4%,明顯低於西方發達國家,這是令人悲哀的事實。根據2015年中國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構成的調查結果,高血壓是僅次於腫瘤的心腦血管疾病死因,排名第二和第三,這與我國政府的投入和醫務工作者的努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國高血壓控制率較低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與民眾對高血壓危害性的認識不足,以及專業醫療行業在高血壓管理和治療理念上的把握及干預措施的不到位有密切關係。
高血壓的不良控制會對心臟、大腦、腎臟和血管造成損害。首先,血壓升高會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肌肥厚和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可能引發心力衰竭。其次,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腦血管缺血變性和顱內動脈硬化,增加腦出血和腦血栓的風險。另外,高血壓還會損害腎臟功能,使患者出現腎損害、腎功能減退乃至腎衰竭。最後,高血壓還會引發嚴重的血管病變,如主動脈夾層,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情況。
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版》,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目標應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但這並不是絕對值,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
除了藥物治療,還有一些非藥物的方法可以幫助控制血壓。首先是每天堅持走路鍛鍊,每次30~60分鐘,每週5~7天,可以逐漸加快速度,但要注意以微微出汗、不感到勞累為原則。其次是保持良好的睡眠,每晚比平常早1小時上床睡覺,有助於降低高血壓的風險。然後是適當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量,葡萄、綠茶、可可豆和熟西紅柿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有助於降低血壓和心臟病危險。最後是保持心情放鬆,穩定、愉悅的情緒有助於穩定血壓,而緊張、壓抑等情緒則會導致血壓升高。因此,保持開放的心態,平和對待事情,對於控制血壓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