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腸炎可以分為感染性腹瀉病和非感染性腹瀉病兩類。感染性腹瀉病通常是小兒在受微生物感染後,引起小腸或結腸的炎症,但也有部分與感染無關的非感染性腸炎。此外,還有一部分小兒腸炎與長期使用抗生素有關,被稱為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常見的感染性小兒腸炎包括以下三類:
1、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兒腸炎: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兒腸炎,常見的病毒主要是輪狀病毒。由於抗生素對病毒感染通常無效,因此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兒腸炎一般不使用抗生素治療。對於輕度症狀的小兒腸炎,通常需要口服胃蛋白酶、乳酶生等藥物治療,而對於症狀嚴重的患者,需要進行禁食一段時間,或選用利巴韋林、雙嘧達莫等藥物治療,並且需要按醫囑進行補液;
2、細菌感染引起的小兒腸炎:如果致病菌是大腸桿菌、空腸彎曲桿菌等革蘭氏陰性桿菌,一般可以使用頭孢類藥物進行治療,常用的藥物有頭孢地尼、頭孢曲松等,但需要在進行藥敏試驗後按醫囑使用。如果小兒腸炎與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有關,可以使用氨苄青黴素、慶大黴素等藥物控制病情,在使用這些藥物之前,也需要進行皮試;
3、真菌感染引起的小兒腸炎:如果是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小兒腸炎,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氟康唑、制黴菌素、克黴唑等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患有真菌性腸炎的小兒通常還伴有鵝口瘡,需要與其他型別的小兒腸炎進行鑑別。小兒腸炎通常伴有發熱、腹瀉等症狀,需要及時使用退熱藥、止瀉藥等進行對症處理,同時必須充分補液,以防止休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