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檢:評估腹部是否存在壓痛和緊張度,檢查腸鳴音是否過於活躍。
2、實驗室檢查:
(1)糞便檢查:包括觀察大便外觀、鏡檢、培養等。透過常規檢查(紅/白細胞, 寄生蟲, 蟲卵, 脂肪滴)、潛血試驗、糞便培養、糞便脂肪定性試驗(使用蘇丹Ⅲ染色)、大便電解質或pH檢測等可以有助於確定病因。
(2)血液生化檢查:包括血常規、電解質、血清總蛋白、C反應蛋白以及紅細胞沉降率。這些指標可以瞭解患者是否感染致病菌,並判斷有無貧血等症狀。
3、影像學檢查:
(1)X線鋇餐或鋇劑灌腸:可以觀察整個胃腸道的功能狀態,初步判斷是否存在器質性病變。
(2)結腸鏡檢查:可以進入結腸尾段,直接觀察結腸黏膜,並在必要時進行組織活檢。
(3)小腸鏡檢查:在懷疑或需要排除小腸病變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進行。
(4)膠囊內鏡:提供了無創性檢查胃腸道的方法,但是無法重複觀察,且無法針對特定部位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