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不自主運動是由心理壓力大、過於勞累等生理性因素引起的,這時需要適當休息。儘管可能存在肌萎縮側索硬化、神經性肌強直等病理性因素,但如果患者還有其他症狀,建議及時看醫生明確診斷並遵醫囑治療。
生理性因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心理壓力大會導致身心疲憊,肌肉也會出現不自主跳動和乏力等反應。可以透過休息和聽輕音樂等方式來緩解壓力,從而改善症狀。其次,過於勞累,如經常熬夜、從事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等,會使肌肉緊張和疲勞,導致肌肉出現不自主跳動。此時,可以採用熱敷和區域性按摩等方法進行改善。
病理性因素也需要考慮。肌萎縮側索硬化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其早期症狀包括肌束顫動,即全身肌肉的不自主跳動,但隨後可能逐漸出現肌肉萎縮和骨骼肌無力。目前臨床上尚無特效藥物進行治療,但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使用依達拉奉注射液等藥物來改善神經系統症狀。另外,神經性肌強直是一種罕見的周圍神經興奮性綜合徵,常在兒童和青少年期起病,病情進展緩慢。其主要表現為肌肉顫搐、痙攣、僵硬和多汗等。臨床上通常可以透過肌電圖等方式進行診斷,一旦確診,可以遵醫囑使用卡馬西平片等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