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發育的2歲寶寶口腔尚未完全成熟,口底較淺,吞嚥功能也尚未完全建立,這導致唾液分泌較多,如果不能及時嚥下唾液,就容易出現流口水的現象。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建議家長及時為寶寶擦乾口水,保持口周乾燥,以防止口水疹的出現。然而,也應該警惕可能由疾病引起的流口水,例如口腔潰瘍或鵝口瘡以及全身系統性疾病。如果有必要,應該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首先,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寶寶在6個月開始出牙,2歲半時所有牙齒會長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新長出的牙齒會刺激牙齦,導致牙齦癢和不適,從而刺激口腔增加唾液的分泌。家長要注意寶寶口腔的衛生,以防止牙齒蛀壞。當牙齦刺激感發生時,可以使用較硬的磨牙餅乾或磨牙棒來緩解,同時需注意口腔護理。
其次,口腔潰瘍或鵝口瘡也是導致流口水的疾病因素之一。當口腔潰瘍或鵝口瘡出現時,口腔黏膜會產生刺痛感和不適感,特別是吃東西后刺激加重,導致疼痛加劇,從而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出現唾液增多的現象。如果在吃飯時寶寶出現哭鬧,應該檢查口腔內側頰黏膜和舌頭是否有口腔黏膜疾病的發生。
另外,如果流口水的同時,還伴有智力或發育異常和滯後,建議到神經內科就醫,排除全身系統性疾病的可能,如先天性腦發育不全、腦炎等。
因此,瞭解流口水的原因對於家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家長需要判斷是正常生理現象還是疾病引起,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寶寶的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