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血母親和B型血父親溶血的概率為50%,根據孩子的血型進行判斷溶血概率。如果孩子是O型血,不存在溶血的可能性。如果孩子是B型血,則可能存在溶血情況,溶血發生機率為50%。新生兒溶血癥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母血中血液抗體透過胎盤進入胎兒迴圈,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的情況。新生兒溶血癥可分為ABO血型溶血和Rh血型溶血,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黃疸和貧血。
一、類別:
1、ABO溶血癥:
ABO溶血癥是新生兒與母親血型不合的常見溶血癥,約佔新生兒溶血癥的85%,發病率在第一胎較高,隨著分娩次數的增加,發病率也逐漸增加,且每次發病程度可能更嚴重。此類溶血癥主要發生在母親為O型血,胎兒為B型或A型,因為A、B型血型物質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所以O型血母親可能在孕前已接觸到A、B型物質刺激,導致其血清產生相應的抗體。這些抗體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並與胎兒體內的A或B抗原結合,導致胎兒紅細胞凝集、溶解從而出現溶血現象。
2、Rh溶血癥:
Rh溶血癥相對較少見,約佔新生兒溶血癥的15%。一般來說,Rh溶血比ABO溶血更為嚴重,但發病率較低。母親的血型必須為Rh陰性,胎兒的血型為Rh陽性,Rh陽性胎兒的紅細胞進入Rh陰性母體後,可刺激母體產生抗體。由於這些抗體產生較慢,因此第一胎通常不受影響,但第二胎易發生溶血。然而,如果Rh陰性的母親在第一胎時輸過Rh陽性血型,則第一胎也有可能發生溶血。
二、臨床表現:
1、黃疸:
新生兒溶血癥主要由於孩子和媽媽的血型不合,導致胎兒出生後紅細胞大量破壞,破壞時會釋放大量膽紅素進入血液,從而出現明顯的黃疸。黃疸出現時間較早,持續時間較長,程度較重。
2、貧血:
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孩子體內出現貧血,程度不同。如果貧血嚴重,可能出現面板蒼白、水腫等症狀,還容易導致心力衰竭。
3、其他:
Rh溶血的胎兒常常會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腫大。同時,嚴重的溶血新生兒由於血中膽紅素含量較高,可能穿過血腦屏障,引起腦組織的病理性損害,出現嗜睡、肌張力下降等神經系統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