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俗稱打呼嚕、打鼾,是一種原因未知的睡眠呼吸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夜間睡眠時打鼾,並伴有呼吸暫停及白天嗜睡的症狀。
由於夜間呼吸暫停引起的反覆低氧血癥,久而久之可能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甚至發生夜間猝死。因此,睡眠呼吸暫停被視為夜間的潛在致死性睡眠呼吸疾病。
睡眠呼吸疾病的發病機制主要由上氣道狹窄和阻塞所致。夜間睡覺時,鼻腔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扁桃體肥厚、軟顎長、懸雍垂過粗過長、和扁桃體肥大等因素,均可能導致上氣道狹窄和阻塞。此外,肥胖和老齡化也增加了睡眠呼吸暫停的風險。
對於睡眠呼吸暫停的治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到醫院進行多導睡眠圖監測,以瞭解夜間睡眠期間呼吸暫停的次數、睡眠結構、血氧水平、心電圖和血壓情況。同時,需要確定是哪種型別的睡眠呼吸暫停,即中樞性、阻塞性還是混合性,以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非手術治療上,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減肥;其次,選擇側臥位睡眠;第三,戒菸限酒;第四,對於輕至中度的睡眠呼吸暫停,可以使用口腔矯治器;此外,對於中至重度的病例,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方案。另外,推薦一種更好的治療方法,即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即常規使用睡眠呼吸機。這是目前國際上推薦的一線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