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病症,根據中醫的分類治療原則,可分為八種型別。具體來說,分別是寒邪客胃、宿食積滯、肝胃鬱熱、肝氣犯胃、溼熱中阻、瘀血停滯、胃陰不足和脾胃虛寒。
對於寒邪客胃,常常使用香蘇散合良附丸進行治療,同時日常飲食上要避免生冷食物,多食用溫性食物。
對於宿食積滯,可以採用保和丸進行治療,飲食方面要避免飽食。
對於肝胃鬱熱,症狀常表現為胃脘灼痛、煩躁、煩熱、口苦、口乾,此時可以使用化肝煎進行治療。
對於肝氣犯胃,這種型別主要與情緒不暢有關,可以採用柴胡疏肝散進行治療。
對於溼熱中阻,常表現為口乾口苦、大便不暢、粘稠的排便、舌苔黃膩等症狀,可以使用清中湯進行治療。
對於瘀血停滯,常表現為經常胃痛,尤其是夜間疼痛加劇,有些人甚至出現黑便,可以採用失笑散合丹参飲進行治療。此外,飲酒和辛辣食物要儘量避免。
對於胃陰不足,主要表現為胃痛隱隱,感覺疼痛並非真正的疼痛,以及五心煩躁、煩熱等症狀。可以採用益胃湯合芍藥甘草湯進行加減治療。
對於脾胃虛寒,疼痛主要表現為隱隱作痛,持續不斷,喜歡溫熱和按摩,空腹時疼痛加劇。可以採用黃芪建中湯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