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MRI)是一種斷層影象技術,透過將人體切分為一層又一層的影象,進行矢狀、冠狀或軸位成像。其成像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利用氫原子核的共振來生成影象。然而,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與MRI不同,是一種核醫學成像技術,透過向人體內注入放射性同位素,並透過探測其發射的射線來獲取影象。
因此,MRI適用於全身成像,可以獲取各器官的解剖影象。而PET-CT的影象粗糙,反映的是人體代謝水平。目前,臨床上主要用於檢查腫瘤性疾病及腫瘤是否有全身轉移,並且應用範圍更廣泛。
MRI成像與PET-CT成像方式完全不同,影象分析也有所差異,因此在臨床上的應用範圍也不同。請勿混淆這兩種檢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