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的出血可分為嘔血和便血,主要根據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來確定。
如果胃或十二指腸出血,出血量較大,血液在胃部聚集後可透過口腔嘔出,即嘔血。
如果胃部出血較少,如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慢性出血,血液在腸道吸收後透過肛門排出,表現為黑色血便或柏油樣便。
如果結腸或直腸出血,經肛門排出的血液顏色可能是鮮紅色或咖啡色,也可能呈果醬狀。
在治療方面,首先需要判斷出血量。如果出血量較大,患者出現休克症狀,需要住院進行緊急檢查。透過胃鏡檢查或手術探查確定出血部位,並進行全身心電監護,然後進行靜脈輸液以維持正常生命體徵。如果是慢性出血,需要找到出血原因,判斷是否為潰瘍出血或腫瘤出血,然後進行鍼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