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通常指的是頸椎,因此當頸椎不舒服時,會用手觸控或按壓。頸椎不適通常是由慢性勞損引起的,這是導致頸部痠痛的重要原因。而這種勞損主要來源於不良的睡眠姿勢、不正確的工作姿勢以及不適當的體育鍛鍊。一般表現為頸部活動功能受限,頸椎棘突病變,患側肩胛骨內上角常壓痛,並且可觸及硬結狀的條索狀物,同時伴有上肢肌力減弱或肌肉萎縮等症狀。體格檢查顯示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壓頂試驗也呈現陽性。由於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多樣,也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因此首要任務是明確診斷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在按摩時,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反覆揉捏頸背部,使用一指禪推法;
2、點按督脈和手三陽經的穴位,如風池穴、風府穴、肩內俞穴、肩井穴、天宗穴、缺盆穴等;
3、對斜方肌和肩胛提肌進行彈撥。如果是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和手部的主要穴位。如果是椎動脈型,還應包括頭面部的百會穴、太陽穴等穴位;
4、實施旋扳手法,並最後以按摩、叩擊和拍打作為結束。在實施旋扳手法時,首先要指導患者將頸部向一側旋轉,治療者雙手分別放在患者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用力旋轉頭顱。但是在旋扳過程中必須注意旋扳角度不能過大,並且不要一味追求旋頸時發出的咔嚓聲。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舒筋法、提拿法、揉捏法、點穴撥筋法、端提運搖法、端提搖晃法以及拍打叩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