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又稱為羊角風,是一種慢性疾病。目前,治療癲癇主要依靠長期規律地口服抗癲癇藥物,以達到有效控制和預防癲癇發作的目的。傳統的抗癲癇藥物包括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巴比妥等,但其副作用相對較大。近年來,在臨床上出現了一些新的抗癲癇藥物,其療效肯定,副作用較小,常用的有奧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選擇合適的癲癇藥物主要取決於患者發作時的臨床症狀、癲癇的型別以及腦電圖檢查結果。
對於由顱腦外傷、腦出血、腦腫瘤、顱內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繼發性癲癇,治療癲癇的同時還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例如,對於腦腫瘤患者,多數情況下會選擇手術切除腫瘤;對於病毒性腦炎,需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這些措施能夠更有效地控制癲癇發作,改善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