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節區出血是指位於腦部基底節區的出血情況。一般而言,少量的基底節區出血並不會產生過多的後遺症,但出血的部位會對預後產生影響。基底節區出血通常涉及以下幾個部位:
殼核出血,佔基底節區出血的50%-60%。殼核出血是豆紋動脈外側支破裂所致的病變,表現在病人的主要症狀為偏癱和偏身感覺障礙,同向性的偏盲。如果出血量在20毫升以下,經過治療後病情往往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病人並不會留下明顯的後遺症。
丘腦出血,少量的丘腦出血可表現為丘腦中間腹側核受累,可能出現震顫和類似帕金森綜合徵的表現。如果病變擴及到丘腦底部或紋狀體,病人可能表現出偏身舞蹈投擲樣的運動。在佔優勢側的丘腦出血中,病人可能會出現丘腦性失語、精神障礙、認知障礙和人格障礙等症狀。
尾狀核頭的出血比較少見,通常由於高血壓動脈硬化或血管畸形破裂所致。雖然出血量並不大,但是對神經系統功能的缺損症狀很少出現。因此,尾狀核頭的出血臨床預後較好。
總之,基底節區出血的預後取決於出血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及時的治療措施。在治療中,要綜合考慮病情,制定有效的措施,以達到治癒病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