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是將異體器官植入受體體內,但由於物種或體細胞型差異,免疫系統會將新的異體器官視為異物,進行排異反應。該反應主要由免疫細胞透過抗原呈遞和識別機制引起。抗原呈遞和識別過程中,免疫系統會產生免疫介導的排異反應,導致異體器官功能失常或者甚至出現器官衰竭。除了同卵雙生對器官不會產生排異反應外,其他供體的器官均有可能引起免疫系統的排異反應。
排異反應的嚴重程度與接受器官來源和種類密切相關。輕微的排異反應常見於面板移植和角膜移植,這些組織含有少量的免疫細胞,較少導致排異反應。而脊髓、胰腺和肝臟等器官由於免疫細胞更多,且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因此排異反應更加嚴重,尤其是在移植後早期和移植術後長期藥物治療過程中。
為減少器官移植後的排異反應,目前均採用多種免疫抑製劑進行治療。這些藥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統對異體器官的排異反應,但同時也會增加感染和惡性腫瘤的風險。為了實現更好的移植效果,當前正在研究新的移植治療方法和技術,如組織工程等,希望透過這些新技術能夠製造更匹配的器官移植物,從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降低排異反應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