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是指腸道內容物無法順利透過腸道而導致的疾病,其原因主要是由腹部手術後腸粘連引起,或是因腹內疝、腸道炎症、腸扭轉、腸套疊以及大便乾結等引起。臨床症狀表現為腹痛、嘔吐、腹脹以及肛門停止排便、排氣。
治療上的策略包括禁食水、胃腸減壓、補液以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必要時予以止痛等對症治療。鑑於治療上要求禁食水和胃腸減壓,因此進行腸梗阻的檢查時應儘量保持空腹狀態。
針對腸梗阻的檢查,一般採用影像學檢查方法,如X線、造影、CT等。對於懷疑病因為腸套疊的患者,尚可使用鋇劑灌腸,以期望能夠明確診斷。
若是明確診斷為小腸梗阻,應透過手術治療解決問題,而對於結腸梗阻,則需根據不同原因進行不同治療。儘管腸梗阻是常見的急腹症,然而如果及時進行治療和手術干預,病情預後是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