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關節損傷可分為急性和慢性的兩種型別。對於急性韌帶損傷,醫生需要先進行正側位片的完善檢查,必要時進行磁共振檢查以明確損傷的程度。若存在手術治療的指徵,則需積極採取手術治療;若損傷較輕,則可採用石膏固定進行保守治療,通常固定3-4周即可。固定期間,應將患肢抬高,避免下垂,前3天採用冰敷,之後進行烤燈和微波理療。
對於慢性損傷,需要進行護腕休息制動,避免長期從事同一種動作,並採用口服消炎鎮痛藥物進行治療。但對於韌帶損傷合併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的損傷,必須透過腕關節鏡進行韌帶和三角纖維軟骨的修復。
若存在複雜的月骨或舟骨脫位,或者經舟骨、月骨周圍的脫位,需修復月骨背側韌帶和周圍韌帶,並透過克氏針固定移位骨折,以修復韌帶,從而恢復腕關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