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疼痛是一種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晨起下地時足底出現疼痛,但短時間內行走後疼痛症狀得以緩解,甚至消失。這種疼痛多見於足底的無菌性炎症,最常見的病因是跖腱膜炎和足底脂肪墊炎。
病因方面,臨床上發現足底疼痛常常發生在睡眠後,此時人的血壓下降,全身血液迴圈緩慢,導致足底的炎症不能及時得到稀釋和消散,進一步刺激痛覺神經產生疼痛。而短期活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的加速,加上區域性擠壓使得炎症有一定的擴散,從而緩解區域性疼痛刺激,出現疼痛緩解的現象。但如果患者在停止活動後進行坐位或躺臥,則疼痛可能再次加重。
對於足底疼痛的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根據醫生的確定診斷,採取相應的治療。對於輕度的疼痛,可以透過老中醫的溫熱、滋補或止痛貼治療,如玫瑰風溼膏、四季神功貼等等。但病情較重的患者則需要更為系統且持續的治療,如手過刀等。這些手段均需在醫生指導及監督下進行。總之,足底疼痛雖不算大病,但影響生活質量,建議患者不要忽視,儘快採取科學合理的治療措施。